血尿病即是牛排出的尿液中混有血液或红血球的疾病,多发于冬季和长期干旱的年份,且多发于泌乳期带犊的或妊娠期带胎的母牛。那么养殖户改如何防治牛血尿病呢?下面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血尿病即是牛排出的尿液中混有血液或红血球的疾病。引起牛排红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草料供应不足、饲养管理不善引起牛的泌尿器官发生血管破裂,使排出的尿液中混有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此外还有牛患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以及泌尿系统损伤、肿瘤、息肉和结石等均能引起血尿。还有细菌性梭菌感染、牛钩端螺旋体病、焦虫病、中毒等均可引起牛排红尿。牛血尿病多发于冬季和长期干旱的年份,且多发于泌乳期带犊的或妊娠期带胎的母牛。
一、牛血尿病症状
病牛排尿时努责弓腰且尿液呈棕红色或紫红色,随着时间的延长牛的尿量越来越少,颜色由红逐渐变为棕褐色、酱油色以至黑红色。病初食欲、精神正常、体温不增高、排尿次数增多但各次尿量却减少,随后出现贫血、粘膜及皮肤淡红色或苍白,在皮薄毛稀的地方尤为明显;当病情严重时食欲减少、呼吸脉搏增加,病程约10天死亡率达5%左右,如能及时一般都能治好。
母牛产后血红蛋白减少、贫血、粘膜及皮肤苍白。犊牛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表现为排红尿、拉稀粪、身发抖、严重者口流红色泡沫,因贫血造成缺氧。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症因溶血性梭菌感染所致,病牛有拉红尿、高热和肠出血等症状。 牛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为多发季节,病牛有发热、黄疸、红尿、皮肤和粘膜坏死等症。
诊断牛血尿病必须查明原因确定出血部位。 一般可将病牛排出的血尿液分前、中、后三部分,分别盛接于三个玻璃杯中进行肉眼观察。若血尿仅在杯中(初部分)出现,血色鲜红与尿液不呈均质性混合,血可能来自尿道为尿道源性血尿,见于尿道炎或尿道损伤;若血尿仅在第三杯(终末部分)中出现,血色发暗且血液与尿液不呈均质性混合,血可能来自膀胱为膀胱源性血尿,为膀胱炎或膀胱结石的固有症状;如果前中后三杯中都出现血液,血液与尿液呈均质性混合,则血可能来自肾脏为肾脏性血尿,见于肾炎、肾盂肾炎等病。另外以高热、血尿为主要病状的病牛应考虑是否是焦虫病,确诊时以镜检发现虫体为准。
二、牛血尿病方法
一时未确诊病因的血尿:用以下中药方:
(1)车前草500克、侧柏叶(炒焦)250克、灯心草120克、煎水去渣加童便2碗一次灌服。
(2)石苇60克、竹叶10克共研细末开水冲服。
(3)侧柏叶(炒)150克、大蓟15克、豆腐150克空腹灌服且隔日一剂。
(4)川黄连、地龙(蚯蚓)各30克共研细末,加黄酒250毫升开水调成糊状一次灌服。
(5)海金沙(缠在茶树上的海金沙好)250克、铁箍散 250克、细叶香薷60克煎水一次灌服。
(6)黄柏、黄芩、大黄各50克、蒲黄100克、瞿麦150克煎水一次灌服。
(7)用丹参40克、党参50克、黄芪50克、侧柏叶炭沫40克、地榆炭沫40克、槐花炭沫40克、橄杭炭沫40克共碾成面冲开水灌服。
(8)十黑散:知母30克、黄柏、地榆、蒲黄各25克、枝子、槐花、柏叶、血余、杜仲各15克、棕皮15克,以上各药都炒黑焦为度共研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三、如何预防牛血尿病
养殖户应加强饲喂管理,在炎热的夏季不能过度劳作并做好防暑工作,长期干旱季节注意补充麦麸、米糠、花生饼、豆饼、骨粉等饲料,在寒冷的冬季养殖户应给牛群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
在这里小编推荐大家可以选择饲喂山东省鑫旺有限公司提供的发酵棕榈粕、发酵中药,再配合饲喂过瘤胃脂肪酸钙-美加力:由于其能量浓度高,且不干扰瘤胃内微生物活动, 能显著提高牛日增重,缓解奶牛热应激和冷应激。预防黄膘肉。还可以明显提⾼瘦⾁率,减少⽪下脂肪沉积,增加采⻝量,提⾼饲料转化率,缓解应激提高饲料适口性,解决牛不爱吃料的问题,从而提高采食量。为防止引起流产,妊娠母畜应尽量少喂青贮饲料,产前15天应停止饲喂。